根據現在的寺廟浮雕的雕刻來看,比較常用的形象包括了梅蘭竹菊四君子、蓮花、松柏、梅花鹿、大象、獅子、龍鳳、佛像等等,這些都是在寺廟浮雕雕刻中比較常用的元素。可以進行單獨雕刻,也可以采用組合雕刻的形式進行,能夠有更好地畫面詮釋和演繹。
佛教寺廟浮雕文化墻所雕刻的內容涵蓋了許多方面,有的是寺院的歷史沿革,有的是諸佛菩薩的經典典故,有的則是佛像浮雕、寺院供奉主佛、菩薩的一些人物故事,這些所稱的故事中必然是在佛經中有明確記載的。這種浮雕文化墻一般會采用青石或芝麻黑花崗巖石料,是因為這些石材的顏色相對深一些。在雕刻較多的人物形象時,可以清晰地體現出來,包括人物的每一個動作,而這是其他石材沒辦法達到的效果。
寺廟浮雕文化墻,這個建筑物除了裝飾的作用之外,更為積極的作用是可以吸引人主動個去關注浮雕文化墻上的內容,既然是文化墻,除了美輪美奐的外表之外,其墻上的內容才是關鍵,才是希望得到大家關注的要點。不僅只有寺院文化墻浮雕,在很多公共場所也會有浮雕文化墻,這些文化墻的內容和素材設計都是非常用心的。
制作寺廟浮雕文化墻有一系列的注意事項:首先是文化墻的規格要是在丁蘭尺上的紅字刻度。丁蘭尺也叫魯班尺,是風水學中很重要的一項工具,上面有吉祥和不吉利的兩種尺寸,使用紅字刻度的就代表著吉祥。其次是浮雕的高度。寺廟的浮雕墻是以人物故事為主的,通常還有一定的背景,而要將整個場景完全表達出來是不可能的,因此為了盡可能地區分主次,通常會對浮雕的雕刻內容進行高低區別雕刻,即對近景雕刻得高一些,清晰一些,遠景矮一點,稍微抽象一點。
我們常說的浮雕的高度則是指浮雕zui高的地方,浮雕高度越高,整個浮雕墻的立體感就越強。在浮雕文化墻的高矮過度階段也不能做得忽高忽低,而是由石匠師傅根據對這個畫面的了解,再從全局把握,適當的調整各個地方的浮高浮低程度。現在許多浮雕都是用電腦設計相關數據,直接采用機器雕刻,雖然價格可以便宜很多,但是很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,比較機械化。
定做寺廟浮雕文化墻,首先要確定浮雕的圖案內容,再找到合適的廠家溝通,確定圖案的可實現性。第二步是要明確選用的石料,盡可能有實物樣品做參考,這樣的話買賣雙方都好溝通。其次就是雙方確認意向,下單安排制作了。這個過程中,買方要把所有能想到的要求提出來,廠家則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設計并給出建議。